姜的软化栽培,是比常规栽培的栽植沟更深,培土次数更多,人为地促使地下根茎超常规增长的一种栽培技术。富顺的软化姜外观品质上等,是富顺的名特产之一。主要栽培技术如下。
1 地块选择
选择2~3年未种过生姜的地种植。生姜需肥量大,连作时土壤中个别营养元素因容易缺乏而影响生长。重茬种植又会加重姜瘟病的发生。因此必须实行2年以上轮作,最好的轮作方式是水旱轮作。
2 姜种准备
要达到高产,必须苗齐苗壮。因此要有足够的姜种供选优。根据密度,一般每亩需姜种300~350公斤。
姜种使用前,可放在40%福尔马林100倍液中浸泡20~30分钟,取出后用麻袋等覆盖闷种3~6小时,每50公斤药液可浸姜种80公斤。
经消毒的姜种选晴天晾晒1~2天,晒时翻动1~2次,再放在室内堆3~4天,室温保持11~16℃。如此反复进行3次翻晒,可促进姜种养分解和萌芽。
催芽一般在室内进行。在最后1次晒种后,趁热把姜种叠排在室内避风处,姜种下面要铺10厘米以上厚的垫料(垫料主要由风干的马牛粪、麦壳、谷壳等组成,用时用1%石灰水调湿,湿度保持70%左右)。姜种堆高50~80厘米,上面再铺1层稻草,最后用薄膜保温。
催芽期间要常检查。温、湿度过高可选天气暖和时敞风,温度低时需加覆盖物,湿度低时可洒温热水。参考温、湿度为:前期(约10天)温度15~20℃,湿度70%;中期(约15天)温度20~28℃,湿度为70%~80%;后期(约10天)温度22℃左右,不能超过25℃,湿度80%左右。待姜芽长到1.5厘米左右时即可定植。
定植前,姜需切块。据试验,以60克重的种块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最好。切块时,每块留1~3个芽,切口要平整,并立即沾一层新鲜草木灰来消毒。
3 整地施肥
由于生姜根系浅,分枝少,且主要集中在姜母上,因此姜地必须疏松透气。姜地一般在1~2月深耕40厘米,并按2.5~3米开厢,易渍水的地方,四周排水沟必须深50厘米以上。
2~3月份造埂。造埂前,每亩施石灰100公斤消毒,并进行较细致的翻挖,深度30厘米左右,以便于造埂和提高消毒效果。作埂时要求土壤比较湿润,姜埂最好与厢面垂直,埂距60厘米,埂宽30厘米,沟深30厘米。先在厢边上取土垒一条土埂,用脚踏实埂顶并用锄头捶紧埂两边,再按埂距垒第2条埂。以此类推。
作埂后可在沟内按每亩施草木灰100公斤,圈渣肥3000~5000公斤。然后翻挖整细,施适量粪水。栽前10天再每亩于沟内施尿素20公斤或碳铵60公斤,磷肥50公斤,氯化钾20公斤,经翻挖后再施3000公斤粪水盖面,然后用薄膜将整个厢面盖住。
4 定植
定植前,将定植沟再行翻挖整细,按株距15厘米左右栽植。姜芽向上并按芽南母北定向栽植,深度以盖土稍没过芽尖为度。栽完再用复方姜瘟净200倍液浇定根水,用量以湿遍姜块周围泥土为度。这是防治姜瘟病最
关键的措施之一。定植后立即盖薄膜增温,以利早发。不盖膜也要盖1层谷壳或麦壳,但效果较差。
5 田间管理
生姜出苗前一般不揭膜通风,前期如遇晴天高温,在上午9时左右揭膜,日落即盖,白天气温稳定在20℃后便可揭除薄膜,但揭膜时间需在上午8时以前进行。
姜苗发侧枝3个左右时应追提苗肥1次,用量为每亩用尿素2公斤兑粪水1000公斤再加水1000~2000公斤。随后削取埂两面的泥上进行培土,厚度以不见根茎露出土面为度。削土时插刀一定要削到埂基部。每发一批侧枝就应进行1次追肥并削埂培土,直到将埂变成沟为止。进入生长盛期后,一般隔20天左右追肥1次,每次每亩施尿素5公斤,磷肥15公斤,氯化钾7~8公斤,加粪水2000公斤。
生姜不耐强光直射和炎热,采用遮阳网覆盖可解决这两大难题。覆盖时间一般从4月底5月初至立秋。
生姜不耐旱,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,以使土壤长期保持湿润状态,浇水时间在太阳出来前进行,不能在烈日高温时进行。
6 病虫防治
姜瘟的感染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,因此防治上应采取农业、药剂相结合的措施。
①实行2年以上水旱轮作。姜种用福尔马林消毒。栽培时,用200倍复方姜瘟净液对土壤、姜块严格进行消毒处理。前期发病时用石灰处理土壤及植株残体。发病期间注意田间排水。
②6月下旬开始每10~15天用复方姜瘟净200倍液灌1次,基本可控制发病。也可用90%姜瘟灵300倍液或65%代森锌1000倍液灌根防治,每亩1次用量300公斤左右。
危害生姜的虫害主要有姜螟、小地老虎、毛虫等。防治时间为出苗至7月下旬,办法是每隔10天左右用90%敌百虫800倍液喷雾,到中后期可适当加大用药量。
7 采收
生姜软化栽培不宜收母姜。收获期因密度、长势、市价而定,一般在8~11月之间,嫩姜产量2000~4000公斤不等。软化姜肥嫩质脆,皮薄节稀,只能鲜用,不能留种、干加工和长期贮存。
(来源:中国姜网www.jiang7.com) 【编辑:济宁市中粮农产品投资研究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