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姜在我国作为一年生蔬菜作物,它的整个生长过程基本上是营养生长的过程。
一、按照其生长发育特性可以分发芽期、幼苗期、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四个时期。
1、发芽期(4月5日至5月25日):从种姜幼芽萌发开始,到第1片姜叶展开需40—50天为发芽期。此期生长量很小,主要依靠种姜的养分生长发芽。因此,在栽培上必须注意精选种姜培育壮芽,加强发芽期管理,为其创造适宜的发芽条件,保证顺利出苗,并使苗全苗旺。
2、幼苗期(5月25日至8月10日):从展叶开始,到具有两个较大的侧枝,即“三股杈”时期,为幼苗期,需65—75天。此期,开始依靠植株吸收和制造养分,生长较慢,生长量较少。在栽培管理上,应着重提高地温,促进发根,消除杂草,进行遮荫,培育好壮苗。
3、旺盛生长期(8月10日至10月25日):从三股杈至收获。为茎、叶和根茎旺盛生长期,也是产品形成的主要时期,需70—75天。旺盛生长前期以茎叶为主,后期以根茎生长和充实为主。在盛长前期应加强肥水管理,促进发棵使之形成强大的光合系统,并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;在盛长后期,则应促进养分运输和积累,并注意防止茎叶早衰,结合浇水和追肥进行培土,为根茎快速膨大制造有利的条件。
4、根茎休眠期:姜不耐寒,不耐霜。北方地区不能在露地生长,通常在霜期到来之前收获贮藏,迫使根茎进入休眠,安全越冬。在贮藏过程中,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既要防止温度过高,造成根茎发芽,消耗养分,也要防止温度过低,避免根茎遭受冷害或冻害。
二、影响大姜生长的几个因素:
1、温度.大姜是喜温而不耐寒的蔬菜植物,种姜在16℃以上开始发芽,但发芽极慢,发芽期很长。在22—25℃幼芽生长速度适宜,易培育壮芽。在28℃以上高温条件下,发芽虽快,但幼芽往往细弱而不够肥壮。茎叶生长期以20—28℃较为适宜。在根尖旺盛生长期,为积累大量养分,要求白天和夜间保持一定温差,白天以保持25℃左右,夜间保持17—18℃为宜。15℃以下停止生长,茎叶遇霜即枯死。
2、光照。大姜姜为喜光耐荫作物,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光照要求也不同。发芽时要求黑暗,幼苗时期要求中强光,但不耐强光。因而生产上应采取遮荫措施造成花荫状,以利幼苗生长。但盛长期因群体大,植株自身互相遮荫,故要求较强光照。大姜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,在长短日照下均可形成根茎,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根茎产量高,日照过长或过短对产量均有影响。
3、水分。大姜为浅根性作物,根系不发达,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,吸收力较弱,而叶片的保护组织亦不发达,水分蒸发快,因而不耐干旱,对水分要求严格。一般幼苗期生长量少,需水少,盛长期则需大量水分。为了满足其生育之需,要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,使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%-80%为适宜。
大姜不耐干旱亦极不耐涝。在干旱条件下虽可存活,但生长不良,产量大减,且根茎纤维增多,品质变劣。同样,土壤水分也不可过多,如果土壤积水,轻则使发芽出苗变慢,根系发育不良,重则引发姜瘟病,引起减产甚至绝产。
4、土壤及营养:大姜适于土层深厚,土质疏松肥沃,有机质丰富。通气良好而能灌能排,呈微酸性反应的肥沃壤土。大姜对土壤质地要求不甚严格,有较强的适应性。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也较强,在pH值4-9的范围内,对幼苗生长无大影响。在茎叶旺盛生长期则以pH5-7的条件下为最适宜,盐碱涝洼地不适宜于种大姜。
大姜为喜肥耐肥作物。但生姜根系不甚发达,能够伸入到土壤深层的吸收根很少,因而吸肥能力较弱,对养分要求比较严格。
大姜的全生长期吸收氮、磷、钾的比例,大致为氮(N)38%-42%;磷(P2O5)10%-12.5%;钾(K2O)46%-49%。以吸收钾最多,磷最少。在旺盛期吸肥量最大,应加强肥水管理,防止植株脱肥早衰。对大姜增产具有重要作用。
大姜要求营养全面,不仅需要氮、磷、钾、钙、镁等元素,还需要锌、硼等多种微量元素。在大姜栽培中,需要施用完全肥,如果缺少某种元素。不仅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,而且也会影响根茎的营养品质。
(来源:中国姜网
www.jiang7.com) 【编辑:济宁市中粮农产品投资研究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