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姜网获悉,5月中旬,天全县始阳镇荡村杨书记走进7组村民薛大哥家,受到热情欢迎。不时,薛大哥的妻子还端出核桃,请杨书记一行品尝。
“今年的生姜如何?好种不?生姜可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佐料,我们要想办法种出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,让大家吃得放心。”杨书记用种植生姜话题,在薛大哥家摆起了“龙门阵”。她说:“规模种植生姜,困难和问题都难免,关键是发现困难和问题后要大家一起想办法,人多了,思路就宽,点子就多,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也就多,靠一个人冥思苦想不行!”
“书记,你说得对!”薛大哥坦言:“老实说,今年的生姜不好种哦!”
薛大哥是荡村村最早种植生姜的大户。2003年,长期在外务工的他采纳村党支部书记高建涛的建议,经多方考察,从不远处的多功乡买来种姜,当年在家种植2亩生姜,当年收成4500多公斤。因生姜的品质好,效益也好,薛大哥用销售生姜的收入加上务工时的积蓄,建起了新房。
“如果只靠务工的收入,我不可能这么快就建起新房。”薛大哥说。
薛大哥告别出外务工历史,守着家种植生姜收获了“第一桶金”,他的兄弟和许多村民也跟着开始了生姜种植。从此,生姜成为荡村村群众发展种植业的特色。
“我特别希望有专家来帮我看看,这土壤用什么肥料才能改良,又怎么才能把生姜管理得更好!”薛大哥不知不觉把“龙门阵”摆到了他的生姜地里——种植生姜10多年,他经历了2009年姜苗枯萎致当年一无所获的“伤心事”,之后就一直在摸索改良土壤和管理生姜的办法。
荡村村生姜种植大户薛大哥向第一书记杨书记介绍生姜种植情况
薛大哥从土壤里取出一块一两斤重的生姜掰开,请杨书记一行看生姜的品质。他说:“现在的生姜不好种,价格很低,要是能够有个高品质原生态产品的价格保护(机制)就好了,现在这个价钱(格),连种植成本都收不回来。”
“土壤改良和生姜种植管理的问题,我们有农技员,会来看看。”杨书记接过生姜仔细看了看,说:“另外,高品质生态产品是我们雅安每一个地方的优势,我们正着手荡村生姜无公害认证或有机食品认证,一旦成功,不只是对你一家有好处,对整个荡村村生姜种植业发展都有利。”
摆谈中,杨书记了解到荡村村姜农的生姜地,有的离村道还有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的路程,期望着车辆能开到生姜地边的情况时,她说:“生产便道的建设已纳入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一栏,很快就会实施。目前,我们还着手准备打造生姜示范田。”
“太好了,太感谢书记了!你给我们发展生姜带来了新希望,我的劲头也更足了。”薛大哥一脸喜悦向杨书记一行发出邀请:“七八月份的时候,生姜地绿油油的,好看得很,请你们一定来参观我的生姜啊。”
(来源:雅安日报/北纬网 原标题:摆龙门阵“摆”出种植新希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