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农时不等人,春日胜黄金。近日,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村120亩生姜种植基地,记者看到,30余名村民在整齐的田垄间忙碌着,打沟、施肥、埋姜种,各项种植工序有条不紊,一派繁忙春播图景。
“生姜种植洞深一般要打30至40公分。”基地技术员郑昌洪介绍,洞打深了就会导致湿度太强,土质疏松不好,姜容易死。洞打浅了,姜的形状不好看,不利于进入市场销售。
“生姜采收期一般是8至12月,亩产约7000斤,120亩总产量约84万斤,基本上销往重庆市场。”基地技术员郑昌洪说,白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,从栽种到采收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用工,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。
据了解,水尾镇土壤肥沃松软、气候适宜,非常适合种植生姜。为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。水尾镇因地制宜,于去年引进龙头企业,采用‘公司 基地 农户’的模式实施白姜种植,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。
下一步,该村将努力推动生姜规模化发展、产业化经营,做优做强生姜产业,竖起农业特色产业品牌,让“小生姜”真正成为致富一方百姓、振兴乡村经济的“大产业”。
声明:以上文章来源黔东南新闻,如涉版权,请通知0537-3163972删除。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